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[圖說:蛹的形體在林珮淳的作品不斷出現,圖為「生命圖像系列」,91X117cm/50F, 油彩畫布,1992.圖版提供:林珮淳]
滿牆的紅橙、藍紫、黃綠亮彩線條層層包裹的抽象圓形繁複結構,在1993年在台北一個地下室做為替代空間[二號公寓]呈現的「生命圖像」系列展覽, 也是筆者初次對林珮淳作品的印象。這些蛹狀圖像複雜中不失優雅,雖象徵著桎梏、卻有呼之欲出的彩度,團團環繞幾乎有動感的平面油畫,直覺地令我想到卵,一 種只屬於女人的私密切身經驗。時隔20年,不論林珮淳的創作如何推陳出新,這些亮彩抽象卵狀物在印象中仍呼之欲出,那也是筆者對女性藝術創作的認知具有相 當啟示效果的意象。 (國立台灣美術館[數位藝術平台],文/郭冠英. From Taiwan Digital Art and Information Center 2013,written by Gwen Kuo, pictures coutesy of artist Lin PeyChwen)
Clik here to view.

滿牆的紅橙、藍紫、黃綠亮彩線條層層包裹的抽象圓形繁複結構,在1993年在台北一個地下室做為替代空間[二號公寓]呈現的「生命圖像」系列展覽, 也是筆者初次對林珮淳作品的印象。這些蛹狀圖像複雜中不失優雅,雖象徵著桎梏、卻有呼之欲出的彩度,團團環繞幾乎有動感的平面油畫,直覺地令我想到卵,一 種只屬於女人的私密切身經驗。時隔20年,不論林珮淳的創作如何推陳出新,這些亮彩抽象卵狀物在印象中仍呼之欲出,那也是筆者對女性藝術創作的認知具有相 當啟示效果的意象。 (國立台灣美術館[數位藝術平台],文/郭冠英. From Taiwan Digital Art and Information Center 2013,written by Gwen Kuo, pictures coutesy of artist Lin PeyChwen)